人们常说:身体是不会骗人的。
其实,很多你不经意的小动作——鼓腮、搓耳、抖身、吹口气……不仅不是“坏习惯”,反而是身体在帮你缓解鼻塞、排浊气、调气血的本能反应!
特别是有鼻炎的人,这些动作可能正是你身体的“自救本能”👇
今天给大家分享6个调理鼻炎的动作,看似简单,但每个动作都暗藏中医调养大智慧。坚持做,不打针、不吃药,轻轻松松养出一个清清爽爽的鼻子。
图片
1⃣ 鼓鼓腮帮子:疏通鼻窍、醒脾生津吃完饭后总想鼓一鼓腮帮子、顶顶牙床?这其实是在助脾生津帮助消食、减少痰湿的生成,而脾主运化,脾气足了,湿气才不易上犯于肺鼻。
饭后鼓腮30秒,闭口含气,像含水一样鼓两边脸颊,舌头在口腔内搅动,能助脾气升腾,化湿去浊。
2⃣ 搓搓耳朵:补肾固本,提升抗敏力耳为肾之窍,肾主纳气,也是人体“先天之本”。不少鼻炎体质的根本问题在于肾气不足,卫外不固,稍有风寒湿热便被侵袭,诱发过敏反应。
搓耳,是在激活肾经、助阳升清,间接帮助鼻窍通畅。每天清晨或睡前,用双手搓耳各30下,搓至耳朵发热,可以温补肾阳、通畅经络、增强免疫力,减少鼻炎发作频率。
3⃣ 拍拍肘窝:清肺热、止鼻涕肺主气,司呼吸,开窍于鼻,而肺经循行正好经过手臂内侧,肘窝周围是肺经的要点。轻拍肘部,有利于清肺热、调气机、化痰湿。
单手握拳,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握拳手臂肘窝,每侧1-2分钟,搭配缓慢深呼吸,尤其在晨起鼻塞时进行,可有效宣肺解表,通鼻窍,缓解鼻黏膜水肿。
4⃣ 抖一抖身体:散寒通络、通鼻窍中医说“动则生阳,静则生阴”,久坐久躺、身体不动,气血瘀滞,湿气不散,是鼻炎发作的重要原因。我们借由身体震动,驱寒散郁、调动气血运行,帮助鼻部毛细血管扩张、改善通气
每天早晚起身后全身抖动1-2分钟,从脚踝、膝盖、腰胯到肩膀、手腕,一节一节轻轻抖,能激活气血运行,散寒除湿,让鼻子真正“通”起来。
5⃣ 深吸气呼尽气:排浊清肺、开鼻气中医说:“肺主宣发肃降,司一身之气。”而鼻为肺之窍,吹气其实是一种清肺、理气的小动作,能帮助你把肺浊气从口排出,促进气机流动。每天早晚各练“呼尽气”:深吸气后,慢慢用嘴“呼——”地吹出,直到呼尽。每天坚持3-5次,有助排出浊气,提升肺活量,对鼻炎康复极有帮助。
6⃣ 搓手暖鼻——激活五脏阳气、提升鼻力双手为全身经络交汇之地,手掌更是心包、肺、大肠、心等经络起始和终止点所在。当你搓热双手,双掌捂鼻,不仅能活血通络、振奋阳气,更能温润肺脾,疏通鼻窍。
每天早晚搓手掌1-2分钟,搓至发热,轻轻捂鼻10秒,缓慢呼吸,是非常实用的“护鼻法”。
🌿 鼻炎,并非靠忍就能好,而是靠疏、靠养、靠顺势调理。
📌别小看这些日常小动作,它们正是中医“通为补、动为治”的体现,是你身体的自我修复力在悄悄发挥作用!
👉 鼻炎人要学会听懂身体的暗号,配合它、顺着它,在不知不觉中,就把鼻子调顺了!
🌿 鼻通了,心就静了;气顺了,人就清了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炒股入门与技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